企业家中的 IP 之道:从成功到危机的思考
天助牛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0:35:13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,当一位老板拥有了自己的饭圈,他的每一句话都能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而他的竞争对手更是被饭圈贬损得一无是处。
这种现象,其实就是舆论危机的前奏。
以小米的雷军雷总为例,曾经网友们对小米产品的山寨问题颇有微词,甚至在小米汽车发布前夕,质疑声依旧不断。
然而,不知从何时起,雷总摇身一变,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完美人设。“极度成功,极度努力,出身贫寒,减肥成功且为人谦逊”,这些特质完美契合了大众对正能量人物的期待。
自此之后,雷总说的话仿佛都成了金科玉律,他早年的低清视频也被网友们翻出来反复品味,小米的股价更是一路飙升。
但这种过度曝光,在为企业带来流量的同时,也让品牌的抗风险能力变得更加脆弱。
仔细想想,当企业品牌与老板个人深度捆绑,一旦老板出现任何负面事件,品牌又怎能独善其身呢?
低调的智慧:海尔模式的启示
海尔的周云杰周总曾说过:“大家不知道周云杰,这非常好,好的企业就不应该让大家只知道老板。”
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
他的引路人张瑞敏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,认为好的企业应该平稳发展,波澜不惊。
海尔长期以来秉持的低调务实风格,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与那些老板 IP 过于张扬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,一旦遭遇危机,前者往往能够从容应对,而后者则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危机时刻:IP 打造不当的反噬
再看小米近期发生的事件,当问题出在最为关键的安全领域时,单纯依靠公关手段显然难以平息众怒。
就拿此次车祸事件来说,起初只有官方账号进行回应,雷军的微博未能及时发声,这就已经引发了公众的不满。
更糟糕的是,一些狂热的饭圈粉丝竟然跑去围攻遇难者家属的评论区,这无疑是自毁长城,让众多消费者对小米敬而远之。
还有董明珠,她此前大力推行 IP 策略,收获了大量粉丝。
然而,当她的粉丝嘲笑海尔总裁周云杰时,剧情却发生了反转,大众反而对周云杰产生了更多的好感。
人性就是如此难以捉摸,喜爱一位企业家,往往是因为他满足了大众内心的某些幻想;而一旦幻想破灭,厌恶之情便会油然而生。
产品才是根本:IP 不能替代的核心竞争力
我们再来看看乔布斯的苹果和马斯克的特斯拉。
乔布斯被视为神一般的存在,他的成功绝非仅仅依靠个人魅力,更重要的是苹果在产品、技术和生态方面的代际领先。
马斯克虽然经常在推特上发布一些引人注目的言论,但特斯拉能够在市场上一骑绝尘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其出色的产品。
然而,随着特斯拉在电动汽车技术上的领先优势逐渐缩小,加之马斯克分心于其他事务,特斯拉的股价也遭遇了腰斩。
这充分说明,无论是消费电子产品还是汽车,产品始终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。
当产品缺乏创新,一味抄袭和跟风时,即便个人 IP 短期内能够吸引一定的关注,但从长远来看,也无法挽救企业的颓势。
小米危机后的反思:企业家 IP 的再定位
小米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妥善处理此次危机,做到让公众满意。
但更为重要的是,在危机过后,必须认真反思老板 IP 的定位问题。
打造企业家 IP,犹如一把双刃剑,运用得当,能够助力企业实现飞跃式发展;反之,则可能将企业拖入深渊。
因此,在打造企业家 IP 的过程中,一定要把握好分寸,切不可让 IP 的光芒掩盖了产品的本质,更不能让其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。
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,使企业家 IP 与企业产品、品牌形象相互促进,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,这才是打造企业家 IP 的正确路径。